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申请书
项目编号 S202212659011
项目名称 基于荧光探针对有机锡类化合物的检测
项目负责人 肖贞秀 联系电话 18274801866
所在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学号 N20160143 专业班级 化学1班
指导教师 蒋伍玖(jwj_china@163.com)
申请日期 2022年6月10日
起止年月 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填写说明
  1. 本申请书所列各项内容均须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谨,简明扼要。
  2. 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为创新团队,首页只填负责人。“项目编号”一栏不填。
  3. 本申请书为大16开本(A4),左侧装订成册。可网上下载、自行复印或加页,但格式、内容、大小均须与原件一致。
  4. 负责人所在学院认真审核, 经初评和答辩,签署意见后,将申请书(一式两份)报送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项目管理办公室。

一、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基于荧光探针对有机锡类化合物的检测
项目级别 省级
项目类型 创新训练项目
所属学科
学科一级门: 理学   学科二级类: 化学类
申请金额 10000.00 起止年月 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
负责人 肖贞秀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2002年12月
学号 N20160143 联系电话
宅: 18274801866 手机: 18274801866
指导教师 蒋伍玖 联系电话
宅: 07348484932 手机: 15886454652
项目简介
有机锡化合物是指Sn与C直接结合成键的一类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塑料工业中的稳定剂、催化剂、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杀虫剂、除草剂和船舶的防污涂料,等等。由于Sn-C键比较稳定,所以有机锡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具有高毒性,容易对生物体产生严重危害。因此,选择良好的检测方式,并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目前,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主要分为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一些联用技术,而这些测试方法大多需要需要昂贵的仪器,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专业的操作等。荧光分析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捷、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因此,本项目拟设计一类荧光探针,利用体系荧光性能的变化,来检测有机锡化合物,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灵敏、有效的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分析方法,进一步严格控制水中有机锡类化合物的含量,从而为百姓提供食品安全的保障。
负责人曾经参与科研的情况
肖贞秀,大一便进入指导老师课题组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阅读了许多资料与文献,了解科研工作开展的一般程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指导老师蒋伍玖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已结题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1项,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衡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项;获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Int. J. Mol. Sci.Bioorg. Chem.Appl. Organomet. Chem.J. Inorg. Biochem.、中国科学 化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7篇,SCI收录27篇。
指导教师对本项目的支持情况
指导老师蒋伍玖近5年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或创新训练项目5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5篇,指导学生获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衡阳市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教师在指导项目组完成该项目方面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对课题组成员给予实验设计、开展等方面全面指导,指导老师实验室条件良好,能够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各项实验。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项目中的分工
肖贞秀 N20160143 化学1班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项目负责人,合成
吴丽 N20160139 化学1班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合成
谭宇慧 N20160137 化学1班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合成
彭小洲 N19160123 化学1班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机理研究

二、 立项依据(可加页)

(一)研究目的

本项目拟设计合成一类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的荧光探针,试图将其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建立一种简便、灵敏、有效的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分析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设计一类合适的探针与有机锡进行配位,使得配合物体系刚性增强,从而导致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加或发射光谱产生位移,利用探针与有机锡结合时荧光性能的变化来检测有机锡化合物。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 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类荧光探针的合成

(2) 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

(3) 考察探针对有机锡化合物的选择性识别

(4) 荧光探针分子结构的优化

(5) 优化探针对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响应条件

(6) 荧光机理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有机锡化合物是指SnC直接结合成键的一类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塑料工业中的稳定剂、催化剂、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杀虫剂、除草剂和船舶的防污涂料,等等。由于Sn-C键比较稳定,所以有机锡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具有高毒性,容易对生物体产生严重危害。例如,三丁基锡或三苯基锡在ng/L 浓度便能导致海产腹足类生物雌性不育和种群灭绝。虽然自2008年起,许多国家就颁布了使用三丁锡(TBT)作为防污涂料的禁令,但2013~2017年全球锡精矿的供给稳定在29 万吨上下的水平,锡产量的10%~20%用于合成有机锡类化合物。海水中的有机锡类化合物通常以氧化物、离子态或生物大分子等形式存在,特点是沸点高难气化且含量比较低。有机锡对非靶生物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可大量富集于生物体中内脏、性腺和鳃,会扰乱内分泌,诱导海产腹足类发生性畸变,甚至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到人类的胚胎发育。如今随着矿业、冶金、电子制造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类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发展迅速,有机锡的产量和使用也随之不断提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生命体,严重威胁人类和环境安全。文献报道目前有机锡类化合物在海水、底泥中均有被检测出。当前检测有机锡化合物常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分为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一些联用技术,而这些测试方法大多需要需要昂贵的仪器,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专业的操作等。然而,荧光分析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捷、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关注,荧光分析法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中样品预处理过程繁琐冗长、检测成本高等缺点。因此,设计合成一类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荧光基团的构建是荧光探针设计合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常选择杂化芳香化合物作为荧光团来构建新型的小分子荧光探针。首先,杂环芳香族化合物中具有大的共轭电子离域体系,这种体系中的电子极易获得能量发生π-π*电子跃迁或n -π*电子跃迁,这为荧光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其次,杂化分子的平面刚性结构对荧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刚性结构使得分子中各个原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定减少了分子间转动和振动,导致分子吸收的能量被更加有效的用于荧光的产生而非被分子内的转动振动所消耗。最后,在杂环化合物的支链上修饰不同的基团会对荧光效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当向荧光分子上修饰强供电子基团如羟基、氨基、二烷基氨基或烷氧基等作为助色基团时会使荧光更强且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都受影响向长波移动。

基于上述思想,本项目拟设计合成一类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类荧光探针。该类化合物作为一个荧光母体其拥有如下几个优点:(1)合成简便,易于获得;(2)拥有的一个良好的刚性平面结构和较大的π-π*电子共轭离域因而能够激发电子使之跃迁,拥有良好的荧光性质;(3)该类探针含有氧、氮两种杂原子,而由于这两种原子自身含有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导致易与有机锡发生配位作用;(4)在芳环上可引入不同修饰基团,制备一系列的具有荧光性能的衍生化合物。

然而,本项目试图将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类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在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的芳环上引入修饰基团,合成并筛选出对不同有机锡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荧光探针;将合成的探针应用于环境中有机锡污染源的检测领域,建立有机锡化合物的荧光检测新方法,并研究分子探针的作用机理,既丰富了荧光小分子探针的种类,也为进一步将荧光探针进行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Amouroux David, Tessier Emmanuel, Donard Olivier F. X. Volatilization of Organotin Compounds from Estu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0, 34(6): 988-995.

  2. Rüdel Heinz, Lepper Peter, Steinhanses Jürgen, et al. Retrospective Monitoring of Organotin Compounds in Marine Biota from 1985 to 1999:? Results from the German Environmental Specimen Bank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 37(9): 1731-1738.

  3. Tang Chuan-Ho, Wang Wei-Hsien. Organotin accumulation in oysters and rock shell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09, 11(9): 1601-1607.

  4. Bancon-Montigny Chrystelle, Seidel Jean-Luc, Brissaud Fran?ois, et al. Organotins in a medium-size Mediterranean basin (the Herault Rive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08, 10(5): 638-647.

  5. Sousa A. C. A., Tanabe S., Pastorinho M. R., Organotins: Sources and Impacts on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n Encyclopedia of the Anthropocene [M]. Dellasala, D. A.,Goldstein, M. I., Eds. Elsevier: Oxford, 2018; pp 133-139.

  6. 王汉誉. 咪唑[2,1-b][1,3]苯并噻唑-2-酰肼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D].济南大学,2020.

  7. 柳英霞,李娟,鄢爱平,.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10, 31(19): 435-442.

  8. 王姮, 胡红美, 郭远明, . 水产品中有机锡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10(21): 7245-7252.

  9. Cole Russell F., Mills Graham A., Parker Ruth, et al. Trends in the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of organotin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J].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8(1-11).

  10. Borghi Veronica, Porte Cinta. Organotin Pollution in Deep-Sea Fish from the Northwestern Mediterranean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2, 36(20): 4224-4228.

  11. Carvalho Oliveira Regina, Santelli Ricardo Erthal. Occurrence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analysis of organotin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J]. Talanta, 2010, 82(1): 9-24.

  12. Wang Xinhong, Hong Huasheng, Zhao Dongmei, et 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organotin compounds in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of Xiamen, China [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8, 57(6): 419-424.

  13. Zhang Jie, Kan Jianfei, Sun Yanyan, et al. Nanoliposomal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toward ONOO– Flux [J]. 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2021, 4(3): 2080-2088.

  14. Sedgwick Adam C., Wu Luling, Han Hai-Hao, et al. 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transfer (ESIPT) based fluorescence sensors and imaging agents [J].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8, 47(23): 8842-8880.

  15. Zhu Jun-Long, Xu Zheng, Yang Yangyang, et al. Small-molecule fluorescent probes for specif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chemical species inside lysosomes [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9, 55(47): 6629-6671.

(四)创新点与项目特色

(1) 通过对荧光探针分子的不断优化,进一步筛选出对不同有机锡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的荧光探针。

(2) 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文献鲜见报道。

(五)技术路线、拟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技术路线:

(1) 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类荧光探针的合成

以苯甲酸甲酯为原料,为原料,经酯化、氨解、缩合等反应制得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

其中R1= o-Clo-Meo-OHp-NO2m-Clm-OMe,等等。合成化合物通过熔点、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ESI-MSUV-Vis等进行表征。

(2) 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

以取代二苄基锡为例:由取代氯化苄与锡粉在含水甲苯中直接合成二取代苄基二氯化锡。

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119Sn NMRESI-MS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二烃基锡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

(3) 考察探针对有机锡化合物的选择性识别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深入研究合成的探针的光学性质,建立能识别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库,分别测试其与对应检测物的作用。

(4) 荧光探针分子结构的优化

对荧光探针分子结构的不断优化,筛选出合适的对某种有机锡化合物具有良好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的荧光探针。

(5) 优化探针对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响应条件

测试溶剂、响应时间、比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响应,得出最佳响应条件。

(6) 荧光机理研究

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杂化函数对荧光探针分子与不同有机锡作用前后的几何结构进行量化计算,从理论上预测荧光探针对检测物作用的可行性,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研究荧光探针分子与有机锡的作用机理。

拟解决的问题:

开发一类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荧光探针。

预期成果:

1建立一种灵敏、可靠、检测成本低的有机锡化合物的荧光分析检测方法。

2、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

3、总结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成果。

(六)项目研究进度安排

20225-20228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实验综述;

20228-202210月:合成2-羟基-1-萘甲醛缩苯甲酰腙类荧光探针,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

202211-202212月:合成有机锡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

20231-20236月: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深入研究合成的探针的光学性质,建立能识别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库,以及优化荧光探针分子结构。

20237-202312月:优化探针对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响应条件,荧光机理研究。

20241-20244月:数据处理、整理成果、编写研究报告、进行项目鉴定,成果验收。

(七)已有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本课题是指导老师原有研究方向上的衍生课题,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前期已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在该课题研究上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现正在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后续实验方案。

2.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项目依托金属有机新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化合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江上游重金属污染监测与治理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基础与条件良好。仪器设备有:荧光光谱仪(F-7000)、稳态瞬态磷光荧光光谱仪(QM-8000)、紫外光谱仪(UV2550)X-射线单晶衍射仪(BRUKER)、液-质联用仪(LCMS-2020)、红外光谱(Prestige-21)、高效液相色谱、元素分析仪(PE2400II)、微波消解-萃取-合成工作站(MDS-10)、微波合成仪(MicroSYNT)、高级微波消解/萃取系统(ETHOS A)、化学合成仪(Uranus6)等仪器。荧光探针和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表征、荧光性能等研究均能在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及依托单位完成。

三、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0000.00 8800.00 1200.00
1. 业务费 4000.00 2800.00 12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2800.00 结构测试等费用 2800.00 0.00
(2)能源动力费 0.00 0.00 0.00
(3)会议、差旅费 200.00 报账、答辩等差旅 0.00 200.00
(4)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5)论文出版费 1000.00 论文版面费 0.00 1000.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0.00 0.00 0.00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4. 材料费 6000.00 实验药品、玻璃仪器等 6000.00 0.00
学校批准经费

四、 指导教师意见

 
 
 
导师(签章):
  年        月        日  

五、 院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六、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七、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通过
 
导师(签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