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探寻乡村发展脉络,挖掘乡村发展故事,汲取基层奋进力量。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岐山中学、赐山村村委会及居民家中开展了人物访谈活动,分别对现任教师刘丁、退休党员赵辉建和退休教师伍守坤进行了深入采访,聆听他们与乡村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
团队在岐山中学采访现任教师刘丁。1994年投身教育事业的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教育一线。面对“坚守初心”的提问,刘丁坦言,当初选择乡村教育,就是想“用知识点亮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即便历经挑战,这份初心从未动摇。他同时带多个班级并身兼数职,却独创“分层教学+小组互助”模式:为不同基础学生布置梯度作业,课后逐一点对点辅导,还曾通过谈心让厌学少年重拾课本。谈及乡村教育困境,他直击“生源流失与资源不均”痛点,建议通过改善硬件、提高师资待遇,以及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教育是点燃心火,不是灌输知识。”刘丁的话语里,藏着三十年来送学生考入大学的坚守,更映照着乡村教育“燃灯者”的灼灼初心。

志愿者采访现任教师刘丁

志愿者与现任教师刘丁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来到赐山村村委会采访退休党员赵辉建。虽已年逾古稀,当赵辉建谈及往昔奋斗岁月,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讲述着在部队生涯中,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坚定表示:“从穿上军装宣誓起,就把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要用一生践行的承诺。”临别时,他寄语新时代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先锋模范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他的讲述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以及那份永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志愿者采访退休党员赵辉建

志愿者与退休党员赵辉建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拜访退休教师伍守坤。在长达38年的教学生涯里,伍守坤扎根乡村教育,默默耕耘,为乡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记得我们那时候条件苦,教室破旧,教学用具匮乏,但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伍守坤感慨地说。他回忆起自己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常常自费购买书籍和教具;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多次走访学生家庭进行劝学。多年来,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许多都回到家乡参与建设。伍守坤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重视乡村教育,用知识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志愿者采访退休教师伍守坤

志愿者与退休教师伍守坤合影留念
此次人物访谈活动,不仅让“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深入触摸到乡村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更从三位受访者身上汲取到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细品现任教师的初心使命,队员们见证了奋斗的坚定决心;回望退休教师的执着坚守,队员们体悟到教育的深厚情怀;聆听退休党员的奋斗故事,队员们更感受到信仰的磅礴力量。这些收获将激励团队成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也将带动更多人关注乡村、读懂乡村,凝聚起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字/杨林傲 吴洋泰 周叶 摄影/汤隆 王洋 周碧霞)
编辑:吴洋泰 责编:范建华 一审:肖坤鹏 二审:邹梅山